自我放逐者的浪漫梦想

是枝裕和导演的新书《再次从这里开始》在内地发售,受邀做活动嘉宾,於是把《无人知晓》翻出来又看了一遍。当年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更多的是对电影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的关注,这次再看,除了佩服,更多的是接受和喜欢。

 

活动现场和邦妮聊起这部电影,她说她再看觉得如坐针毡的心痛,我就在想我的感觉,好像很不应该,但确实是有一种莫名的美感和魅力,可是那魅力到底是什麽?当时我又说不清楚,对谈结束之後,我还是不能忘记它,想来想去,最後想起小时候读过的一个故事来。

 

那个故事大概是我五六岁的时候,在一个儿童文学的刊物上读到的(没错,我小时候识字很多)。好像是欧洲的一个女作家写的,故事很简单,讲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离家出走的故事,有天早上起来,她和妈妈爲了穿什麽样的毛衣吵架了,於是决定离家出走。

 

妈妈也没拦她,帮她收拾包,装了点水,饼乾,衣服,她的娃娃,然後她就离家出走到……家院子里的一棵大树的树屋里。小女孩在树屋里呆了一整天,後来晚上的时候,她想妈妈了,而且也饿了,闻到了飘来的饭菜香,就回家了。

这个故事的一面是残忍,一面是永无岛式的浪漫

 

这麽简单的一个小故事,当年读起来让我无比向往心情我还清楚得记得。後来这种离家出走的事,我在稍微大一点的时候也干过。不过你也知道,北方的冬天有多冷,黑夜有多吓人,我和小夥伴的零花钱加在一起也没多少。只出走到两条街以外的距离就把钱花光了,然後只好灰溜溜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如果我说在《无人知晓》的那个小小公寓里发生的故事,给人一种乌托邦的幻觉之感,好像有点太过没心没肺了,但联系到是枝裕和导演後来的《小偷家族》,我觉得导演恐怕是很喜欢构造出这样的一个乌托邦的,在《无人知晓》中,是几个同母异父的孩子组成的家庭。

在《小偷家族》中,则是完全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因爲命运的偶然,互相认爲亲人,组成的家庭。这两个家庭的共同特点是都游离於主流社会之外,镜头所及之处,他们的家庭更像是一座漂浮於被边缘化的一座孤岛,除了有必要的物质和经济连结外,情感上,精神上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

被抛弃的四个孩子

 

看《无人知晓》的时候,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问题,无论是现实版的故事,还是电影虚构的作品,作爲替代父母家长位置的长子都已经有十四岁了,这个年龄的青少年,并不是完全会被几句大人不让出门的话就能唬到的。

 

日本的社会,福利机构很完善,一旦向政府求助,也不可能对孩子们的生存坐视不理。但是孩子们并没有求助,在电影里,孩子们的处境也不是完全没有人知晓,然而便利店的店员也好,偶尔到这个家庭里的新朋友也好,都仿佛接受了他们的这种生存状态。

 

说到底,这里面还是有着孩子们的自主选择。最主要的是作爲长子的十四岁的少年的选择。这个小小的家庭,就像是一座漂泊在繁华大都市的孤岛,失去了大人的供养的同时,也意味着摆脱了大人的监管,在生活贫苦艰难的同时,也意味着自由自在。简陋的小公寓最後虽然停水停电,却好像彼得潘的永无岛。

这张照片最後被做成了电影海报

 

看电影看到的都是个人心理的投射,真是没办法,这麽残酷的故事,却看出了罗曼蒂克的感觉,有点不好意思,但却都是实话。也许是因爲我这个人自己也有点自闭,不擅长社交,有自我放逐的倾向,虽然强打精神融入社会,但是这个年纪了,总还是觉得很吃力。

 

 

要是真的能不管不顾的人间蒸发就好了。无人知晓的生活也未必有那麽糟糕。

 

要是能一个人住就好了,不想和人打交道的时候就谁都不用理,把生活的成本压缩到最低,需要和社会发生的联系就越少,就不需要爲社会评价苦恼了。

 

但真要是工作辞掉了,开始一个人住了,又发现这样太孤独了,担心长此以往下去,一个人精神也容易出现问题,要是能和真正爱的人一起放逐才是最好,拥有一个从此只有彼此的小世界,哪怕是孤岛也没关系,苦一点也是乐园。

 

想想鲁滨逊漂流记,他一个人流落孤岛是一种凄苦,可是有了星期五和那条狗,这就成了一个浪漫小说了。後来鲁滨逊被救了,离开了那座岛,小时候读到结尾处,甚至有点伤心呢。

 

所以有时候也很理解那些宅在家里乾脆不出家门的人,他们每个人都是主动版的无人知晓,其实这种想法时不时的在脑子里闪一下不止一个吧,但心里还有着该死的理智,不敢真的那麽做,最後还是灰溜溜的滚回去继续做一个社畜,就好像离家出走两条街又回家的怂孩子。

一家人整整齐齐的与世隔绝也不错

 

无法求证,但我总觉得是枝裕和先生,大概也有一点点这样的意思,没准是他自己都没有察觉,总觉得最少是潜意识里也有点自我放逐的罗曼蒂克吧,因爲在小偷家族里,他又造了一座孤岛,一个乐园,这次这个岛上有奶奶,有爸爸妈妈,有姐姐妹妹,而那个男孩又出现了一次,沉默不语,但心中有数。

 

是枝裕和描述过的几个真正有血缘关系的家庭,就现实地完全没有这种永无岛般的感觉了,他们是大陆,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不封闭。父母像大树的根茎,孩子们虽然不是每一个都那麽积极,但也都在和这世界产生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结,各自离开家,去开枝叶。

 

值得一提的是《海街日记》里的四姐妹,它几乎是介於两种家庭之间的一个真正的梦幻岛,是最好的折中方式,经济上的无忧无虑,精神上的自给自足,和社会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联结,不完全需要社会的承认,也不需要迁就社会的观点,没有父母,没有男人,只有女性的乌托邦,是成人版的永无岛,长女代替了长子,而且她们真的生活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小岛上。说到底,因爲折中的太好了,所以差了那麽点意思,但管它呢,终归是个美梦。

《海街日记》,电影是造梦所,但梦与梦并不相同。

 

是枝裕和总是喜欢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缓慢的垒起一个故事,又因爲点点滴滴的细琐,反过来有一种复杂和层次丰富的魅力,好像一言难尽的生活本身,从来没有单纯的色彩,残忍和浪漫甚至也能交织,就像你的亲人去世了,在送别的路上,突然看到一只蝴蝶从眼前飞过,还是从悲伤里走神,忍不住心里感慨一句,真美!

 

我喜欢《无人知晓》里用作海报的,柳乐优弥的那张照片,十四岁的男孩,不完完全全的是一个懂事乖巧的孩子,被社会驯化的温顺的完美受害者,更像是一只小兽,眼睛里有十足的神秘感。

在现实版的故事里,那位十四岁的哥哥也是,因爲现实中的弟弟妹妹比电影里的更小,最大的也不过七岁,所以这位哥哥,有作出主动的选择,事情被曝光後,除了妈妈被惩罚,这位哥哥也进了少管机构。因爲他的行爲,间接导致了弟弟妹妹的死亡。也许是枝裕和也看到了这一点。

 

永无岛不会真实的存在,哪怕有过快乐相聚的小时光,最後也注定会分崩离析,有的人会死,有的人会逃离,还可能互相倾轧。自我放逐者的命运无非是漂落到更远的天边,他们最後的乐土终将失守,孤独是他们最终的宿命。只有电影会停留在夏天的阳光和蝉鸣里。

妹妹死後,永无岛来了新成员。

我不知道是枝裕和今後还会不会再拍类似的题材。一家人整整齐齐,逃离社会,荒岛漂流。在《无人知晓》结尾,妹妹死去,家庭里来了一个新成员,几个孩子走在阳光下回家去,看样子他们并不打算去告诉大人,这是个开放式的结尾,至少大家都还在犹豫。

也许导演本人也在犹豫。但是在十四年後的《小偷家族》的里,男孩最终作出了选择,他离开了永无岛,不仅向社会归还了妹妹,自己也回归了社会,他和假装的父母都郑重告别,该说的话都说清楚,然後坐着公交车离开,再也没有回头。

 

我猜这也许是导演最终给自己的一个答案吧,一个梦就此结束了。…

金牌编剧刘女士和她二十年的影视梦

作爲一个熟练的白日梦选手,我有很多很多的愿望——是虽然不会在过年过节过生日的时候对着天地流星许愿池,神鬼蜡烛仙女棒去许愿,但还是很想实现又不太好实现的愿望,比如说见证荷兰队捧世界盃,去看薛凯琪的演唱会,GPA永远4.0等等。其中还有一个愿望,是希望能追一次我妈写的电视剧。

我自己发朋友圈的时候也说过,我妈是「十六里河乡镇金牌编剧刘女士」。从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妈就在写她的剧本。记得小学第一次上语文课,老师让大家挨个起来回答「学会语文能做什麽」,本小朋友的回答是「可以像妈妈一样写剧本。」这一晃快20年了,我妈写的剧本,一部都没被拍出来。

托尔斯泰用9年完成了《战争与和平》,普鲁斯特用15年写完了《追忆似水年华》,就连毕志飞吹嘘自己的《纯洁心灵》也只敢说这是他从奋斗了10年的作品——而我妈20年间没有一部剧本落地开花。

综上所述,家母显然并不是职业编剧。她平常有自己的工作,业余时间喜欢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她的文艺创作。我也不记得早一点的时候她写过些啥,只记得後来有过一部没写完的历史剧《西楚霸王》。这个剧本我只看了一个开头,说项羽天生神力,跟着项梁叔叔锤大秦,扶植楚怀王,项羽还有个原配妻子秀姑,後来当然也有了虞姬……我最印象深刻的一段是秀姑和虞姬第一次见面,大概是这麽个桥段:

秀姑吃醋,疯狂吃醋,然後把虞姬拉到帐篷里俩人就项羽主权问题坦诚地交换意见,最後——「秀姑牵着虞姬的手俩人笑着从营帐里走出来,秀姑说:「原来是个红颜知己呀!」……」

原来是红颜知己呀。

红颜知己呀。

红颜呀。

知己呀。

呀。

妈,人家烂剧手撕鬼子,你这手撕三观啊。

我不知道文章发出去以後我妈会不会投诉我说她不是这麽写的,但是我真的印象深刻我绝对在她的剧本上看到过这一段。我本人是项王的粉丝哦,很狂热的那种,就在我写下这行字的几个小时前,我还在和不怎麽发文的本公衆号另一位运营者隋同学的闲聊中大骂韩信和英布。但是这麽多年来,每当我看到有关於项羽的东西,脑海里都会像发弹幕一样飞出来一行字——「原来是红颜知己呀!」

转眼间我自己上高中了,大概是受我妈的一些影响吧,自己也会喜欢写一些课本剧、短舞台剧的剧本。记得有一年语文老师还在我的学生发展报告上留言说:「上戏的编剧专业不错的,你可以考虑一下!」对於当时志愿出国的自己这并不是一个被考虑的建议,但读到它真的是很开心,莫名的开心,这是来自语文老师的认可吧。也许在某一个平行的时间线里,17岁的狍子君同学真的会在母亲的影响下去成爲一个职业编剧呢。

高中之後的另一个转变是,我妈会把她的剧本发来给我看,让我帮她一起想idea,於是我开始和她一道见证她的一个又一个故事,从诞生到消亡。去年夏天,她突然说要写推理剧,因爲有导演说现在推理剧观衆喜欢(啊?真的嘛?)。可她不会写推理剧,於是我向她推荐了自己都没看过的东野圭吾的作品,代价是她看完後随即向我剧透了个彻彻底底,我也失去了自己去看的动力。看完两本东野圭吾後她开始动笔写下了第一个推理故事,大概是说抗战时期汪僞政府治下的某城,一位腰缠万贯富可敌国的大老板在酒宴上被谋杀,七位爱恨情仇经纬交织的嫌疑人在查案过程中明争暗斗。整个故事看起来像是一个七人本剧本杀。

(一部抗日神剧的诞生……)

对於这个故事,我的个人态度是消极的,作爲一个抗战时期的故事,先不说把这七个人的前世今生悲欢离合交代清楚,每个人的意图算盘动机手法描述明白,再让六个人逐渐脱罪锁定真凶这一大套过程是否需要写八十集以上,就说剧中一身正气的男女主在故事的结局竟然没有奔向延安入党抗日这一点,它肯定就过不了审,所以我不看好这部剧的前景。

果然呢,这个故事需要再进行修改和打磨。我们的金牌编剧刘女士和她的狗头军师狍子君跨着国不断抢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推理故事。我们爲这位倒霉的富商提出了很多种看似合理的死法,爲凶手提供了无数个可能的动机与理由——最後也许不了了之了?不知道我妈是否还在爲她的第一个推理剧本而奋斗着。

她的第一个推理剧本,不知道这一次,能不能成功呢?

想到这突然有点感动,编剧这事,是妈妈二十年一直坚持的爱好,也是一个追了二十年的梦呀。

还能有什麽一直失败的事情,可以坚持二十年呢。勾践卧薪尝胆不过十年,王宝钏在寒窑里也就是十八年,就连头号痴情的叶芝,追了女神二十多年也还是去迎娶了格奥尔吉小姐。写剧本写了二十年,真的是很久很久了吧。

活在这世上,十岁可以谈志向,二十岁可以谈梦想,三十岁便只能谈生活,四十岁长吁短叹自认看破,五十岁就可以和自己二十岁的孩子讲,你忘掉你的爱好和梦想吧,现实点要紧,你放弃你热爱的文学,放弃你爱的历史,学点儿有用的吧,学工程去,学计算机去,学会计去,学金融去——怎麽会这样呢。

我一直是一个浪漫主义者,我天生是,我也选择继续浪漫主义下去,我相信一切的发生都是有道理的,我相信我应该有梦想和追求,我相信人能胜天半子,也应该去胜天半子——可世间确实是残酷而现实的。热爱只能开花不会结果,念念不忘不能换来面包,甚至根本都不会有回响。

「奈何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梦想便不复轻盈;他开始用双手掂量生活,更看重果实而非花朵。」

但我又能看到我妈和她的剧本——你看,三十岁怎麽不能谈理想,四十岁怎麽不能有追求,就算快到五十岁了又怎麽不能继续去给那个听起来很少女的小愿望浇水施肥。她还在写啊,她还期待着有一天自己的作品能登上荧幕。她的编剧梦还在开花,在朝九晚五的夹缝里开花,在柴米油盐的挤迫中开花。即使天下业已归顺大周,你看首阳山上总还有怀殷采薇之人。

编剧,写故事的人,还是一个挺有吸引力的行业吧。也许会有很多小姑娘萌生过想当编剧的想法。她们之中有的人觉得这不现实,放弃了;有的人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放弃了;有的人因爲父母反对,放弃了;有的人成家忙於带孩子,放弃了;但也还有的人,一直在尝试着,写着,她写着写着,一直到她的孩子也可以看懂她在写什麽,一直到她的孩子已经可以给她出主意,一直到被她扔到加拿大的孩子已经可以写文章嘲讽她旧时的剧本,一直到她的孩子开始歌颂她的这个小梦想,并陪她一起把这个梦做下去。

三年一代沟,我和我妈之间将近十个代沟。我们还是常常吵架的,她觉得头发长不够精神,我觉得寸头实在是螺旋爆炸难看;她觉得人到了一定岁数还没对象就该去相亲了,我坚持相亲不是真爱,还不如单着;她喜欢京剧戏曲和凤凰传奇,我不用问也知道她完全没get到我的爱豆小姐姐们到底好在哪——好吧,虽然我们分歧很多,但我必须说,在我眼里,她写剧本这事真的挺酷的。至於写成啥样,没那麽重要。

我愿意去相信,真的会有一天,我能看到刘女士的剧本被拍成电视剧,等到那一天,我可以每天守着时间上网看更新——不对,我妈的剧,我一定得开会员提前看全集;我愿意去相信,有一天我能在微博上看见人们讨论我妈的剧,可以自豪地跟你们讲,我早和她说被羣嘲的这一个桥段特别蠢,果然被挂热搜了。我愿意去相信,等片尾曲响起——最好是薛凯琪唱的嘻嘻——我可以热泪盈眶地说,这一天我和我妈等了二十多年呀。

如果真的有这麽一天,我会在公衆号上写好多好多篇软文安利这部剧。麻烦大家,如果这部剧很烂,记着把炮火对准导演说他水平菜,把炮火对准演员说他演技差,总之对编剧手下留情就对了。

即使不会有这麽一天,这个做梦的过程,本身也足够甜蜜了吧。

来吧,梦就梦到值得,错也错得值得,是执着是洒脱留给别人去说。

我之前和我妈说过,如果真的她的剧本能被拍成电视剧,她自己的经历其实就已经是一个优秀的故事了呀,是一个业余编剧,半生坚持写作,即使风雨波折从未放弃的励志故事。如果这个励志故事能被改编成电影该多好呀,到时候能不能请一个我喜欢的演员来演女主角,也就是我妈呢?到那时候1981年出生的薛凯琪年龄肯定过了,1990年的廖子妤大概差不多四五十岁年龄正好吧?如果廖子妤也赶不上,试试2000年的欧阳娜娜,经过几十年的演技磨练到时候她肯定早就不是蚂蚁竞走的水平了——算了,想太多了。

刘女士要加油呀,愿你的文思如荣成海边汹涌的波浪。悄悄说一句,我说她是金牌编剧,这从来都不是一句嘲讽——真的,只要她还在构思新的故事,她就已经足够酷了,只要她还没有停下在键盘上敲打的手,她就始终年轻。

影视截图来自张敬轩《百年树木》剧场版MV(廖子妤、吴肇轩 出镜)

表情包大概都是从知乎上下的

聊天记录是自己的

都和视觉中国东方IC啥的没关系哦…

#CHILL PILL电子音乐的一片净土,让我们一起守候

哈喽 各位 我们是Chill Pill 

诞生於电子音乐世界的末端

在那里 我们创造了新的秩序

围绕着前所未有的平衡环境

映照着独立与创新、突破与变革

中国电子音乐的命运再一次被改变

Hi everyone! We are Chill Pill

Born in the future of the electronic music world

Where we create a new order

Surrounded by a balanced environment

that never have been…

三星 Galaxy Note 20 Ultra 5G开箱评测,S Pen体验再进阶,专业影片模式让手机化身创作利器!

作者:阿祥的网路笔记本
图/文出处:三星 GALAXY NOTE20 ULTRA 5G开箱评测:生产力与娱乐性一次满足,S PEN 体验再进阶,专业影片模式让手机化身创作利器!

在 8/5 正式发表的三星新旗舰Galaxy Note20 5G系列,目前已经在台湾展开预购活动,相信已经有不少人已经下单预购了吧?当然,可能还有不少消费者仍旧观望中,希望能获得更多产品实际应用的资讯。而阿祥今年也非常幸运地能再一次在新机上市之前就先拿到 Galaxy Note20 Ultra 5G 的市售版本,抢先进行开箱评测。

作为三星旗下智慧型手机旗舰的年度支柱之一,Galaxy Note20 Ultra 5G毫无疑问是今年在规格与功能上最为顶尖之作,同时也是 Galaxy Note 系列的第十代产品,而阿祥作为Galaxy Note系列「无役不与」的忠实用户,当然也对这款手机非常期待。

▲Galaxy Note20 Ultra 5G 今年推出三种不同的颜色款式,分别为星幻白、星雾金与星幻黑。▲

由於 Galaxy Note20 Ultra 5G 功能十分繁多,同时阿祥可以测试的时间有限,接下来我也尽可能针对实际的体验心得,以及手机在功能升级与新功能的部份多着墨,也希望提供更多实用的实测心得资讯给大家参考罗!

外观设计再次让人眼睛一亮,但却不失过往的熟悉感

相较於去年Note10系列之於Note9系列的外型设计有了明显的改变,今年 Galaxy …